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满级考古大师> 第八十五章 一双老布鞋,承载华夏三千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五章 一双老布鞋,承载华夏三千年!(3 / 5)

恐怕也是这次m168号墓里的唯一一双了。”

孔建文领着陈翰看了看他们刚从内棺里清理出来的一双“双尖翘头方履”。

“这双鞋,保存的非常完好,鞋面、底、垫、帮均为麻布织出的。”

“鞋面是白色平纹织的麻布,鞋底和里子、垫子是用麻线纳缝而成。”

“鞋底有磨损的痕迹,应该是生前穿用过的。”

“遂先生就是穿着这双鞋下葬的,之前在将遂先生转移解剖的时候,脱落掉回内棺之中了。”

一双鞋跟圆润,鞋头方正,和现在的鞋子款式差异很大的“方履”,出现在了陈翰面前。

这双鞋是用华夏最传统的制鞋工艺制作的。

也就是“纳”出来的。

做布鞋,可以说是我们华夏最传统的一种生活技艺了。

华夏最早的纳底布鞋始于周代。

山西侯马出土的3000多年前周代武士跪像的鞋底上,明显可见一行行规整的线迹,与现在的纳底布鞋完全一致。

传统的手工、绣花布鞋等,在清朝更是达到了巅峰,一度作为出口商品,畅销整个亚洲,甚至被卖到了欧洲去。

“千层底布鞋”更是成为了驰名中外的华夏名片之一。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夏百姓们大部分都还是自己动手纳鞋底做布鞋。

到现在,北方一些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还掌握着一手十分出色的纳鞋底技术。

不过,在现代社会,这种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已经不被年轻人喜欢,甚至被当成老土,落后的象征。

对于这点,陈翰其实就一直都不太能理解。

欧洲人手工制作的皮鞋,同样也是纯手工做的,论工艺甚至还没华夏传统的千层底布鞋复杂。

为什么人家的手工皮鞋,就被捧为高端的象征?

而华夏的千层底布鞋,在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