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满级考古大师> 第八十九章 曾经强盛于世的曾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九章 曾经强盛于世的曾国(3 / 5)

曾侯乙墓仅102米的西团坡发现随州擂鼓墩二号墓。

1997年,经调查与勘探,发现擂鼓墩墓群存在多个土冢,这些墓葬应当和曾侯乙一样,是曾侯一级的墓葬。

自此,可以确定擂鼓墩墓群应该是布局比较完整的,曾国国君陵园区。

不过因为这个墓葬群没有盗发的痕迹,且不涉及到什么重要开发项目,所以这个曾国国君园林区并没有进行发掘。

但是根据勘探结果,也可以确定这个园区最晚应该是到战国中期。

1994年,随州义地岗墓地东风油库发掘3座春秋晚期墓葬,出土的6件青铜容器均有“曾少宰黄仲酉”铭文。

2002~2003年,枣阳郭家庙墓地发掘了两周之际前后的27座墓葬和3座车马坑。

因为这处墓地被盗扰的情况十分严重,才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这也是首次以墓地为单位对曾国遗存的考古发掘。

不过也同样是因为盗扰严重,基本也没有抢救出多少有价值的文物。

但是其中仍出有“曾伯隋钺”,而且根据墓葬形制,可以看出此处的多个墓葬都是侯爵规格的墓葬。

这一地点曾国遗存分布的密度和规模都较大。

可认为两周之际,曾国中心区域应该在今郭家庙一带。

至此,曾国的脉络逐渐通过考古发现清晰了起来。

这应该是一个立国时间至少在西周中期的诸侯国。

西周中期时,今枣阳郭家庙一带是曾国的中心区域。

直到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曾国的中心区域迁移到了随州擂鼓墩,随后的曾国国君就都葬在这一片了,包括曾侯乙。

并且中间在枣阳段营、曹门湾,甚至河南新野小西关,都相继发现了曾国青铜器,还说明了曾国当时统治的范围很大,横跨两省。

一个至少从西周中期延续到战国中期,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