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科幻灵异>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二百零五章 目标一致,全新的理论基础?听起来不靠谱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五章 目标一致,全新的理论基础?听起来不靠谱啊!(2 / 8)

题只会存在于想象中,因为现实的物质是存在形状、大小区别的。

所以以往认为,现实中寻找拓扑项是不可能的。

邓肯-霍尔丹专注于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研究,他和同事采用拓扑学作为研究工具,希望能把拓扑学概念应用到物理学中。

这是非常让人惊讶的方法。

其他同行们甚至都认为他们是疯了,因为拓扑相变和拓扑相只存在于数学概念中。

后来邓肯-霍尔丹和同事一起,证明了超导现象能够在低温下产生,并阐释了超导现象在较高温度下也能产生的机制--相变。

这个研究帮助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际上,需要注意的是,邓肯-霍尔丹并非真正发现了超导的拓扑相变,而是采用拓扑学的方式,对于超导研究的一些现象进行了解释。

他和同事一起做的大部分还是数学工作,并不是真正在超导内部发现了拓扑性质的改变。

超导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就只是相关凝态物理的一种解释。

这种解释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主要是因为其运用拓扑学对于凝态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具有非常高的创新性,能够促进科学界对于材料现象进行多方位的理解。

物理学界普遍认为,引入拓扑学对于凝态物理的解释,对于研究材料科学发展是非常有价值。

同样的,湮灭理论也是一种微观物理的解释。

更重要的是,王浩已经清楚湮灭力的表现形式,和超导内部的拓扑相变存在直接关系。

在消化完任务的最新进展以后,王浩对马约尔也变得非常热情,他详细的解释了自己的湮灭理论。

“湮灭力,就可以理解为引力在微观上的表现形式。”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空间和粒子的作用,以往的物理解释都是,大质量物体能够对空间产生作用,这就是最基本的引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