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重生北魏末年> 第三百零八章 考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八章 考校(2 / 4)

泰不是瞎子、聋子,他也在关西整军备战,为此也放弃了原定的攻取玉璧计划。

若能挫败高欢第二次西征,或许玉璧可不战而下。

感受到紧迫感的宇文泰也顾不得国计民生,他大肆扩军,甚至有穷兵黩武的嫌疑。

但宇文泰也有自己的理由,东魏即将打上门,这才是紧要问题。

胜了,自然能再赢数年发展时间。

若是败了,治理得再怎么好,也不过是给高家父子作嫁衣。

宇文泰在关西大举扩充兵士的举动瞒不过人。

至少瞒不过高欢、高澄,父子俩在关陇布置了太多眼线。

高欢认为宇文泰放开族群之间,大举吸收汉人士卒入伍,无异于是病急乱投医。

汉军能济什么事。

整个东魏,也只有高敖曹能让高欢高看一眼,没道理你西魏的汉军就如勐虎下山。

….高澄却明白,邙山之战,西魏鲜卑精锐被几乎打光后,就是靠着吸纳汉军入伍,最终在北周手上,完成了北方统一。

但他并没有劝说高欢大肆招收汉军,士卒并非越多越好,高欢、高澄都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况且有二十万并州胡再加三万五千人的京畿军,任凭宇文泰再怎么暴兵,依旧是东魏一方占据兵力优势。

乱世走到如今的僵持阶段,早就不是登高振臂一呼,带着一群才放下锄头的农夫,便能称作军队。

譬如张亮手上两万盐兵,那都是争夺盐场时常械斗的悍勇性子,可要把他们变成合格的军队,高澄依旧要将他们交给娄昭操训,再由张亮带去辽西拉练。

不过以高澄猜测,关西新募四万汉军,应该是用来守卫南线的洛州、蓝田关以及中线的西潼关,借此将原本驻防这些地区的老兵腾出来,主动寻求战机。

宇文泰绝不可能坚壁清野,固守长安,毕竟他拖不起。

高家父子就未来西征各项安排与人员调度,再次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