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重生北魏末年> 第三百六十九章 渡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九章 渡淮(2 / 3)

帝将百万之众亲征,一心攻略荆襄之地,也只得了汉水以北,朕如今尚未渡淮,便起了分兵十万攻取江陵的心思,着实不该。”

听闻高澄自责,众将纷纷请罪,段韶、斛律金、彭乐等人纷纷请求为君分忧,愿立军令状,领偏师夺取江陵。

却都被高澄拒绝,他没有对将领们的迟疑感到失望,甚至很满意他们的前后反应,毕竟诸将并未好大喜功,不加分析敌我力量,便不自量力应下这份差事,若到来头损兵折将,还要靠他顾念往日情分法外开恩,那才叫惹人失望。

高澄决定道:

“此战只图淮南,不作他想。”

定下了战略目标,众将便也齐心为高澄建言攻略淮南的策略。….而第一条便是商讨如何渡河,究竟是强渡,还是往上游偷渡,或者干脆绕路,众将与随军谋士们各有说法,最终还是由高澄亲自拍板,才定下了章程。

昭德元年,五月二十一日,北齐南征大军抵达淮水北岸,就地安营同时下令北齐水师不计伤亡,掩护大军搭设浮桥。

而此时,淮南,南梁豫州州治寿阳,在段韶救援徐州一战中伏,被射瞎一只眼的夏侯譒得知齐军将要选择强渡淮河,极力怂恿主帅萧渊明设下伏兵,趁齐军渡河之际,半渡而击。

然而萧渊明却心生畏惧,不敢出城设伏,毕竟小高王百万大军是吹牛,但三十五万水陆大军却没掺一点假。

夏侯譒见说不动萧渊明,便又去游说同在寿春城中的南康王萧会理。

萧渊明哪怕是亲侄儿,萧衍又怎么会放心将十万大军尽数交由他来执掌,便封赐孙儿萧会理为都督七州诸军事,总领十万大军。

不过也只是名义上的统帅,实际指挥权萧衍还是交给了侄儿萧渊明,而非以文史见状的孙儿。

“大王,齐寇架设浮桥,渡河在即,若设伏兵,半渡而击,纵使不能一战功成,亦能挫其锐气,若任其渡河,齐寇弃寿阳不顾,直驱大江,我等坐守城池,又有何颜面回见天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