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全能官神> 第158章 三农(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8章 三农(2)(2 / 4)

死在手术台上。

别看后来国家对贫困户、五保户等帮扶较多,那其实是在国家有了“余钱”之后不得不那样的举措,那钱,并不是来源于集体,而是来源于国库。

这也是华国另一种意识的根源,那就是几乎大多数人都觉得国家的政策不错,但具体到生产队、乡镇、单位、街道这种基层,人们又十分反感甚至愤恨的原因。不是基层不做有些事,实在是上面在制定游戏规则里,就没给基层扶危济困的自主权。

现在,包产到户刚刚搞了一年两年,冲白河此前因为祖桂良的保守,刚分下去一年。而且,因为祖桂良的“保守”,也给安岭留下了一些可供操作的空间。

譬如还属于各村组的集体土地,总量却还有15%左右,而且均是优质土地。另外,集体山林、荒滩等,大部分都没有分下去;这是祖桂良留给安岭的“财富”。

安岭学的是经济学,而且主要偏向于宏观经济学,甚至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先不说其科学性如何,就以我们常说的“民富国强”四个字,这大体上应该是所有经济学都应该研究并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实现“民富国强”,那再好的说教也没意思。

那么,何谓“民富”?民富,既指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收入、财产的相关状态,更是指“藏富于民”。也就是说,国家不可能也不应该把本该属于民间的财富收归为所谓国家。

藏富于民,既指藏富于民众家庭,同样指藏富于民间组织、基层经济组织;为了撬动经济杠杆,基层政权组织也应该掌握部分经济资源。

譬如,华石油在某县的加油站,是否应该由中石油这个企业同地方国有资产公司共同投资,共同收益?而不仅仅是地方政府只收点什么税收,甚至税都收不到。

安岭的这些想法或思维,有的来自于梦境加持,有的则是他经济学硕士的学习成果。安岭现在坐在办公室里,所要解决的难题便是:如何壮大冲白河的集体经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