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女频综合>大明英华> 第十八章 前缘难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前缘难续(3 / 4)

:“颜当家你这话太折煞月兰了,我夫妇两个受你恩惠那么多,给你做牛做马都是应该的。”

心下却嘀咕,咦,这郑小姐,不做咱们老板娘了?

月兰倒完茶,仍觉气氛颇为尴尬,一时情急想救场,挑起话头道:“颜当家,郑小姐穿上这一身,真是比妈祖娘娘还像仙女咧。”

郑海珠被她一说,抿嘴展颜,对颜思齐道:“颜大哥,忘了谢你,这身衣服确实好看。”

颜思齐笑道:“你喜欢就好,对了,喝完茶,我带你去看些东西。”

……

小轩窗外,鸟鸣啁啾。

枇杷树亭亭如盖,枝繁荫浓,大片绿意仿佛能沁入屋内人的心里。

窗下是一张普普通通的柳木长桌,桌上却琳琅满目,剪刀、竹尺、划粉、线板、针箍、浆糊、熨斗,一应俱全,比博古架还多姿多彩。

其中最惹眼的,莫过于,一只蒙着棉布内衬的大藤扁筐中,搭着一块天鹅绒般的料子。

郑海珠随着颜思齐走入这间小巧却明亮的雅室时,一眼就被窗下桌上这块衣料吸引。

她走近藤筐,惊喜道:“这是,我们老家的漳绒?”

颜思齐点点头,拿起漳绒递给郑海珠:“还是块花绒,靛蓝色丝线的是绒毛,胭脂红丝线的是绒圈。我常年跑船,看过很多次海上的日出。太阳还没起来时,天空就是这样的,暗幽幽的石青色里,一片片红彤彤冒出来,特别好看。”

郑海珠抚摸着细柔如婴儿肌肤的织物表面,也情不自禁地附和着“是的,太美了”。

漳绒,起源于福建漳州,是明清时最出名的织物品种。华夏的能工巧匠驾驭蚕丝两千年后,已经不满足于平面的织物。他们从舶来品的天鹅绒中获得灵感,将细铁丝圈融入纺织过程,边织边以独特的工艺提起或隔开经线,形成经线圈或经线绒花。

郑海珠在现代时,只在博物馆大致了解过漳绒,穿越到漳州后,才深刻见识了这种工艺的神乎奇技。

但眼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