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女频综合>大明英华> 233章 戚畹废庄(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3章 戚畹废庄(上)(2 / 4)

收放货机构,暗中则是情报站,乃兖州情报总站的往北延伸。

一同跟来北京的,还有辽民少女花二。花二本来,随着宋应星出差,从崇明到兖州煤矿琢磨制造抽水机。

这小姑娘如今比她哥哥见的世面还大,心思迅速老成,听说郑夫人要远赴京城,坚持来做随从,护卫夫人安全,照顾起居也方便些。

当下董、郑两边暂时别过,分道而往。

郑海珠穿越来后,并非头一回进京。

抚顺保卫战和明荷海战后,朝廷宣她来领六品敕命。她急着回江南运作移民崇明岛事宜,在兵部拜见了已升作堂官的张铨,拿到告身,便匆匆离京了。

驻留的日子虽短,郑海珠却记得,京畿一带的土地,除了皇庄以外,被大量抛荒。她回到松江后,还特意请教过黄尊素。

彼时,黄尊素颇为忿忿地告诉她,永乐南都北迁,曾大量招募民众来京,种植粮食。北京城附近本就不缺水,当年在朝廷的鼓励下,京郊开出不少水田来,海淀、通县、良乡,甚至城内的积水潭,都有大片稻田。旱种粮食里,小麦、高粱、大豆亦丰产,蔬菜瓜果更是不缺。

然而,随着定都,在靖难之役里捞足了政治资本的官员勋贵大量涌入京城,朱家宗室成员更是繁殖惊人。这些特权群体,大量占地,变民田为庄田,先是种棉花,现在又种烟草,获利丰厚。至于粮食,左右这些贵族和官员家产万贯,可以高价购买南粮。同时,沉重税赋集中到逐渐缩减的民田种植者头上,逼得他们不得不抛下土地,成为逃户流民。

不料,今日所见,今非昔比。站在通州的桥上远眺,四面田野金黄成片,映着晴朗的蓝天,丰美景色叫人欢悦。

只两年时间,变化这么大,郑海珠根据古今不变的道理推测,应是主管京畿农事的官员,换了。

她转过头,恰见到花二在舔舐干枯起皮的嘴唇。

“走,先去吃碗茶汤。不管是辽东山东,还是我们江南,都见不着的点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