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风起明末> 第二百八十四章:破釜沉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四章:破釜沉舟(2 / 7)

正准备离开的李定国。

“遵命。”

听到命令之后的李定国当下也不再动作,再度应了一声。

“现在不是行军打仗的时候,不需要这么严肃。”

张献忠走上前,拍了拍李定国的臂膀,笑着说道。

“是,义父。”

张献忠看着稍微放松了些许的李定国,脸上的笑意更盛。

他一共收了四个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

四人里面,他最喜欢的还是李定国。

当初他将李定国收为义子的时候,李定国还很小,不过十来岁出头,但身高却是高过同龄人良多。

如今到了十九岁,正值年轻力壮之时。

李定国勇力过人,武勇冠绝全军,可以在马上左右驰射射中远处箭靶。

而且不仅如此,带兵打仗、排兵布阵李定国学得也快,领兵的本事甚至比起老大孙可望都要强上不少。

“两位军师,都上马来,回城外大营,喝他个痛快!”

张献忠昂首阔步,直接便跨上了身旁的战马,向着旁侧站着的两名文士打扮的书生说道。

这段时间屯驻于谷城,暗中张献忠也招募了不少的人才,甚至还有几个秀才和读书人。

这两名被张献忠奉为军师的书生,一人名为潘独鳌,另外一人则叫做徐以显。

潘独鳌有秀才的功名在身,因为和县中的豪绅争夺田产,却被欺压败诉,愤愤不平之下便直接转投到了当时正在招兵买马的张献忠麾下。

一个秀才对于大明朝来说算不得什么,想要做官,起码也要到举人的地步。

但是对于张献忠来说,有读书人愿意主动投效都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了。

更不用提潘独鳌还是一个秀才,具有功名在身。

徐以显同样也是秀才,不过不同于潘独鳌是因为心怀愤恨而投入张献忠的麾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