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倾宋> 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种相思两处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种相思两处愁(1 / 7)

沁水岸边,半个月前明军与蒙古大军血战之处。

几名骑兵冲上山坡,占据高处,而紧跟在他们身后的数百名骑兵直接向着不远处的沁水畔而去。在上一次大战之中,明军渡河修建了不少码头,虽然颇为简易,但是已经能够让明军水师的炮船停靠。

更何况山西内的河流实际上并不多,而且适合有如明军炮船这样大型船只停泊的更是屈指可数,以叶应武的身份,只要想要北上或者南下而且走水路的话,必然会乘坐炮船,所以可以想象蒙古人在各处大码头都布置有不少密探,叶应武的一举一动必然都会被探之,而这处码头却甚是隐蔽不说,而且自从上一次明军渡河之后,码头实际上就已经被荒废了,就算是在善于伪装自己的密探,在这荒无人烟的码头处也没有办法停留。

一艘炮船已经在码头上等候,看到那些骑兵飞快而来,船上也是放下踏板,一名年轻将领快步迎上来:“臣大河水师指挥使夏松,参见陛下!”

当先一名骑士正是大明皇帝叶应武,一边勒住战马,叶应武一边打量这个水师将领。夏松是夏贵之子,将门之后不说,而且在前宋时候一直是张世杰的得力助手,没有少和天武军并肩作战。后来叶应武和贾似道的矛盾激化,贾似道调遣夏松率领两淮水师残部回到两淮,重新加入淮军。淮军是贾似道一系的军队,而夏松又是夏贵的儿子,虽然不情愿,不过还是乖乖回去了。

等到后来镇海军北上,和蒙古最精锐的怯薛军决战于淮北,夏松在那一场狂风暴雨之中以惊人的毅力剑斩主张撤退的将领,率领两淮水师的战船支援镇海军,从而使得蒙古军队没有办法集结全部兵力对付镇海军,再加上风雨停息之后镇海军随时都可以走水路撤退,所以怯薛军只能悻悻而归,虽然那一场大战中双方各有死伤,并没有分出胜负,但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镇海军有和怯薛军一较高下的能力,更是振奋了各处军心民心,使得怯薛军这一朵一直笼罩在南宋军民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