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最才子> 第一百四十三章 笑傲江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三章 笑傲江湖(2 / 4)

在以前,吴节和陆胖子交往,都是一副随和而不正经地模样。如今,却好象是换了个人一样,身上带着一股浓重的儒雅之气,镇定自若,充满自信。

这表情让胖子的手垂了下来。

这个时候,绿竹观里的琴声突然消失,估计是发现吴节弄出的噪音停了下来,不愿再浪费力气演奏了。

只一丝余音袅袅不绝,拖曳得老长老长。

吴节表面上看起来从容恬淡,可听到唐小姐的琴声消息,心中却微微有些着急。看起来她还是不知道自己已经来了,不行,必须把这个讯息传递过去。

那么,该用什么法子呢?

对了,流派。

古琴在其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根据技法和演奏风格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

比如广陵派、岭南派、浙派、虞山派,各自都有鲜明的特点。

比如吴节的老师就是梅庵派的传人。

梅庵派是清朝时出现的,其演奏特点是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较大,对技巧要求很高,入门相当困难。

现代古琴教学拜丰富的资讯若赐,各派之间也经常交流互动,必须取长补短,早就屏了门户之见。因此,各门各宗虽然保留了其独特的地方,可风格上已经逐步归于统一,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可在古代,这种门户之争却非常激烈。每个琴手都有衣钵传承,演奏的时候也非常规矩,生怕一个音符弹得差了,得罪祖师爷。因此,他们的个人风格或者说门派风格都十分强烈,强烈到原生态的地步。

而个门派的风格之所以不尽相同,很大程度是因为地域之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西南北,风俗姓格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有极大差异。

如真实历史记载的那样,自唐朝起,古琴演奏已有明显的地域琴风见于著录。唐初琴家赵耶利所述:“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延,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