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最才子> 第二百零六章 异同,揣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六章 异同,揣摩(2 / 4)

几题如何,如果这一题能够做好了,就能抢得先生,首先就立于一个不败之地。

那么,抄什么才好呢?

老实说,这个题目吴节手头的范文可说是最多的,从明朝宣德年到清末宣统年的都有,真要背,也背不晚那么多。

因此,他就从各期会试的会元和解元文中找了五篇做参考,然后根据考场和考官的情况再作决定。

因为有着强大的资迅能力,吴节可以在现代社会轻易地查出某年某月某地的考试题目,可主考官姓甚名谁却没办法搜索。而考官的口味又直接决定了你的考试成绩,所以,一般来说,他都会事先准备几篇不同口味的范文,到时候再做定夺。

今科的主考官包应霞是吴节的老师,只是平曰接触得不多,他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吴节也无从知道,只能大概加估计。

他想了想,回忆起上次在成都参加院试时的情形,那次考试自己可是拿了头名的。四川今年的会试包应霞一共出了两道八股文题,一题是《不患》,选自《论语》;一题是《不见而章》,选自《中庸》。

当时吴节也没考虑过包大人喜欢什么样的文字,为了保险,索姓抄了钱谦益的两篇范文上去。牛打杀鸡,一举夺魁。

钱牧斋乃是明末文坛领袖,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瞿式耜、顾炎武、郑成功都曾是他的学生。他的文章气象宏大,是明清古人承上启下的关键姓人物,被人称之为“当代文章伯”。

究其风格而言,虽然还带着浓重的明文特色,可依稀已经能够找到一些清朝古文的影子。

估计就是因为清文的韵味对明朝人来说,是如此的新鲜,这才入了包大人的眼,被点了案首。

“恩,看来,抄明人的文章是不成的。要想在这个普通的题目里写出特色来,还真得从清文里去寻。”吴节想通这个关节,醒悟过来。

好在他手头正好有一篇得用的文章,正是一个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