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江山国色> 第六百八十七章 几人称孤几人道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八十七章 几人称孤几人道寡(1 / 3)

唐之后,开科举之道,让读书人专事科举,以至文武殊途。到了宋,明两朝,有感于唐朝末年,军阀割据,所以朝廷上下讲究以文御武。让读书人专门去读书,不要学习武事,而专门读书好了,打战的事专门由武将担当。

习文不习武的读书人,就容易丧失汉隋以来一直传承的尚武精神。

尚武并非是去让人去和别人持强斗狠,而是通过竞争,来培养男人心底的血性。而一个读书人失去血性,只有两种样子,一种是懦弱不敢当事,大事临头做缩头乌龟,没有担当,还有一种就是在现实中通过牢骚,抨击各种不公,以这种挑战权威的方式,来假装自己很有血性。

一直被后世视为先进的科举选拔之制,但最终反而成了毒瘤。科举制事实上还不如汉唐时,以察举制,征辟制选拔方式,虽然士族门阀垄断了人才资源。但至少贵族世家中男子,培养方式下一代的方式不会偏科。

当然李重九反对科举制,而并不是要废除科举制,眼下士族力量空前强大,不用科举制的方式,无法将选材大权把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从国家利益上来考量。

只是他将科举制取材方式改一改,改变隋唐明清单单以文取士的陋习,同时给读书人第二个出路,就是入讲武堂学习,有了这条出路,读书人就不会只在读书科举之路,也可以文武兼修。李重九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读书人的尚武精神。

自汉唐以后,中国真正用读书人来当兵。袁世凯算是第一人。当时中国经历甲午之痛后,袁世凯小站练兵。全面模仿德**制,吸纳有文化的读书人。有志青年当兵,成就了中国近代陆军的雏形。

就在幽京这风雪连天时,关中灞水河畔的长安城也是落下一场大雪。

大雪覆盖了宫殿上的琉璃瓦,在广袤的屋舍中,入夜的钟声,悠然回荡。

李渊所在无极宫中,一片灯火通明。

大唐之主李渊,此刻正看着左右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