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我要做皇帝> 第六百二十四节 隔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十四节 隔阂(2 / 4)

甚至,假如不惮以最大恶意来揣测的话,这次的列侯大串联的背后。也极有可能有窦氏的影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矛盾。

历来,未央宫跟长乐宫之间的合作与对抗,就是一个不变的主题。

但是……

刘彻的眼睛扫了一眼窦家的那些贵族公子哥们。

这些蠢货难道以为,他们永远保持今天这样的地位与富贵吗?

………………………………

家宴之后,刘彻留在长乐宫,跟窦薄两位太后聊天。

聊着聊着,窦太后就忽然道:“皇帝。自从先帝驾崩之后。楚赵两国国君长久未定,士民多有彷徨,这天下物议也有不少,只是哀家身体不太好,精力大不如前……要不……这事情就交给皇帝去决定,如何?”

一时间,场面凝固了下来。

刘彻抬起头看着一脸平静的窦太后,心里面无数个想法轮流闪过。

在刘彻登基后。刘彻为了将刘阏封在江都,同时使江都国能保留故吴之时大部分的造船业和冶炼业。刘彻跟窦太后做了交易。

将楚王和赵王的人选决定工作交给窦太后,以换取窦太后同意刘阏为江都王,并支持刘彻的大部分决定。

过去两年,楚国跟赵国这两块肥肉,引起了无数人的觊觎。

楚王还好,主要竞争者,都是楚元王的后代,主要是楚元王的两个儿子,平陆候刘礼跟红候刘富兄弟。

毕竟,楚元王父子的功劳没有人能抹杀,楚国境内的百姓,也不会接受除了楚元王的血脉外的其他国君。

但赵国的问题就麻烦了。

赵,这个汉室历史上与齐楚吴并称的庞大封国,哪怕已经几经分裂和削弱,其辖区比之汉室开国之初那个‘常山以南,大河之间,太行以东’的庞大诸侯国,缩水了起码三倍。

今天的赵国,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