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节 众智(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节 众智(2)(2 / 7)

虽然说,各大学派一般都认为,用不着这么麻烦,直接下诏免除读书人的算赋,岂不是美滋滋?

但奈何天子不许,还为此将几个说了类似的话的博士捻起来臭骂了一顿。

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天子?

再说,有得返还,比没得返还要强!

而具体到平壤学苑头上,这就是每岁数百万的算赋返还了。

而除了国家层面的补贴,地方上也会对当地的学苑进行各种补助。

以平壤学苑来说,安东都护府每年都会补贴三百万左右的助学钱,这笔钱不是直接交给平壤学苑来使用,而是由都护府派员监督使用,用于给学生购置各类书籍、笔墨。

而朝鲜君、韩王、真番王、扶余王等藩国诸侯,每岁也都会自其王宫收益之中,拨一部分钱给平壤学苑,作为奖学金。

这笔钱不多,一年加起来不过三百万。

但,用来做为补贴贫寒学生,奖励优秀老师已经足够了。

因而,每年,平壤学苑从各个官方渠道,就可以获得超过一千万钱以上的各项资金。

这些钱,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且是固定的进项。

但,很显然,平壤学苑靠这笔钱,是根本无法维持正常运作。

所以,其实,这个学苑收入的大头,还是与其他学苑一般,基本来自地方名士、贵族和豪商的捐献。

与内陆的稷下学宫、广川学苑、邯郸学苑等知名学苑一般,平壤学苑也实行捐献推举制。

简单的来说,就是谁给的钱多,谁的子侄就可以更快入学,并得到更好的师资教育。

这些年来,随着安东大开发和淘金潮,造就了一大批的新兴富豪与中产阶级。

暴发户们比比皆是。

像游侠、行商以及捕鲸业从业者,他们在发达了以后,有了钱以后,自然不愿意自己的子嗣跟自己一样去过刀头舔血,提着脑袋搏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