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重燃2003> 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学生就该艰苦奋斗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学生就该艰苦奋斗嘛!(1 / 8)

钱,或者说是学校经费,全华国没有一所公办大学不缺的。

这玩意儿是完全没个头的。

勒紧裤腰带,紧吧紧吧的还是能活得下去。

所以,真要说起来,从经费而言,学校的态度其实比较佛系。

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

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学校真正最想要的,是不限制任何使用途径的经费。

倒不是想要从中拿些什么。

而是高校的实际经营情况远远出乎普罗大众的意外——你支付的学费,远远低于学校培养你的成本。

在华国,公办学校培养一个大学生,如果真按照教育产业化的收入支出线来看,其实在每个大学生身上,公办学校是亏钱的。

以华亭为例,2001年“211”工程一类院校的年生均培养成本分别为24863元。

也就是说,读一年大学,学校平均要为每个大学生投入培养经费24863元。

这个平均,很平均,并不是什么统计意义上的把戏。

生均之间相差极小,顶天了,就是学校多给贫困生一点食堂补贴而已。

因为构成大学生培养成本的大头,是学校的刚性支出——学校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教职工薪酬。

当然,有人会抬杠,谁叫你修那么多楼,给老师那么多工资的?

好吧,你赢了。

如果学校不修那么多楼,恐怕抬杠的人现在连打螺丝都打不上。

至于老师的工资高不高……

世纪初3.8元一节课的课时补贴,凑两毛也就刚好买两瓶矿泉水润润嗓子。

卿云重生前的2023年,这个课时补贴也才20元一节课,中午出去吃饭,都特么的得自己搭一点。

而培养经费的两个主要来源———国家拨款和学费收入,前者为生均6300-7100元(文、理、医科大学生的费用各自不同),后者为生均4560-5760元(华亭价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