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四十三章 朝堂里的一些小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朝堂里的一些小事(2 / 7)

中丞,改为户部尚书兼三司副使。

三司使并非一人只手遮天,而是有副使钳制。

宋代官员可以说多如牛毛,后世我国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一般是在一正六到十副之间,正常情况下都是一正六副的样子。

而宋朝则非常奇葩,不是一正几副的问题,而是十几个正,几十个副的问题。

比如将作监丞、大理评事这些玩意儿,估摸着汴梁得有数百。

每年科举新进士,基本上都授予这两个官职。

还有开封府判官、开封府推官也多的是,因为不少都是兼职官,挂个名,职权划分并不明晰。

现在的三司使是程琳,下面还有盐铁副使、度支副使和户部副使,副手又有副手,可以说一个三司里光高级大臣就有十几号,官场秩序非常混乱。

本来赵大赵二兄弟是想依靠这种办法来缩减官员的权力,加大皇权,这样加上开国杯酒释兵权握紧的兵权,官员治理权以及兵权就都被减弱了许多,全都握在皇帝手里,极大增加了中央权力。

但光靠皇帝一个人肯定管不了那么多事情,结果就是官员数量太多,管事的人职权划分混乱,造成了冗官和冗兵这两个大毛病。

不过也托宋朝这点破制度的福,各个职务部门的副手和副手的副手往往权力不大,如三司的财政权基本都在几个宰相以及三司使手中,三司副使等人的摆设意义更浓,想要躺平摸鱼摆烂,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晏殊闲下来了。

对于这一点朝堂上倒是没多少意外。

主要是晏殊这段时间神出鬼没,自己那御史中丞的正职是一点都不干,整天不见人影,受到了御史台和谏院的一致弹劾,改为三司副使也正常。

何况这不算降职,而是平调甚至升职。

因为论品级的话,晏殊的职务官是从二品刑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御史中丞以及三司副使属于差遣官,没有具体品级。

所以从品级上他是从二品平调,从差遣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