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落难情缘> 第183章 弘法(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3章 弘法(2)(1 / 4)

六祖惠能在大梵寺的说法,由他的贴身弟子法海禅师记录了下来。后经发展,成了佛教界的瑰宝《六祖法宝坛经》。

法海禅师(650-730),本姓张,字文允。韶州曲江县人。少年时本是一介儒生,才气横溢,长习佛典,最初于鹤林寺出家。他第一次参拜六祖惠能时,谦虚地问:“我有个问题十分迷惘,什么叫做即心即佛?”

六祖惠能答道:“没有生起正念以前的念,叫真心;正念生起以后不断灭,这就是佛。能变成万法一切相的。是真心;能远离万法一切相的,就是佛。若要我将全部说出来,那就花费多少时间也做不到。”

六祖惠能说到这里,停了一下,又道,“你还是听我的偈颂吧。”

“好。”法海恭敬地看向六祖惠能,只见偈颂随六祖口中而出:

即心名慧,

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

意中清静。

悟此法门,

由改习性。

用本无生,

双修是正。

法海禅师听了六祖惠能的开示后,双眼露出了希望的光彩,眼前的层层迷雾被一只无形的手拂去,露出了一片光明。

法海禅师似乎踏进了大彻大悟的境地,其后,他曾写了一首偈语,抒发自己对这次参偈的深切感受:

即心原是佛,

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

双修离诸物。

法海禅师落发前读过不少书,进空门后勤奋好学,有一定文字功底,写的字娟秀有力,每次六祖惠能向信众讲述佛经与禅法,都是法海禅师作记录员的。

这一次,法海禅师将六祖惠能在大梵寺讲的佛法记录下来,成了初具规模的《六祖语录》。

韶州韦刺史文才横溢,拿过法海记录的《六祖语录)。仔细看过以后,心潮澎湃,兴奋得满险通红:“法海大师,六祖讲的自性本身清净,力扬明心见性,实际将天竺的禅学与我们的教义交融地揉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