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落难情缘> 第247章 丧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7章 丧母(1 / 6)

惠能为天堂坪寨那方百姓解除旱患后,正想动身返程,不料春弯、阳春等地百姓纷纷赶到,恳求惠能也能为他们那里解除旱患。

惠能当即答应,叫梁耀财先回天露山,告诉他娘亲,他为春弯、阳春那里解除旱患就回去。

谁知惠能这一去,为春弯、阳春那里解除旱患后,回天露山途中,竟然又遭遇影隐纠集亡命之徒的追杀,只得又在春弯一带的深山老林之中隐匿。

日月轮回,一年一度的七月十四又将至。

七月十四(筒称七月节),是民间传统祭祖节日,源自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十四(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七月节,更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七”也带着神秘的色彩,如天上有“七星”、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律”、人体有“七窍”,等等。

“七”也是人的生命周期,七岁始受教育,十四岁进入青春期,二十一岁身体完全成熟……

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复生之局。

“七月是个吉祥月、孝亲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数的周期数。

古人选择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