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水浒:从卖私盐开始> 第七十四章 解珍解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四章 解珍解宝(1 / 4)

世上有人笑,就会有人哭。

这场皆大欢喜的交易背后,隐藏着的是王孔目那颗被深深伤痛的心。

有道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一心攀附上官的王正就像擦屁股纸一样,哦不,在宋代这玩意叫厕筹,被利用完了后立刻就被老奸巨猾的王师中当做了弃子。

王正失魂落魄地走出了知州衙门,他一生以揣摩人心,算计他人为豪,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他王正也有机关算尽的一天。

王师中貌似狡猾贪婪,但自身还是很有斤两的,宦海沉浮,两国为官,一身权谋手段绝非区区一介吏员的王正所能看透。

王正千算万算,却没算到从一开始他其实就是王师中准备清算的对象之一。杀鸡儆猴,孙立至少还是只鸡,可王正连鸡都算不上。

宋代的州县官是流官,但是吏员大多是本地人,这些州县官的任期一般三年为一任,有的甚至一年乃至数月就迁走,而胥吏则长期在职,对各项事务了如指掌,加上吏员很难升迁调动,长年累月下来,渐渐就有了实权。

北宋末期,全国普遍浮现一种怪象,在很多州县,如果官员手段不够强硬或者任期太短或者实务能力太差,为了做出政绩升迁或者任期内不出事故,就不可避免的要向本地胥吏低头,以谋求得到他们的支持,故此大权旁落。

只有极少数的精英级别的官员,既能从科举这条千军万马抢行的独木桥上,靠着熟读四书五经出头人地,然后当上官后,还能迅速掌握各种从政技能,压服胥吏,做出成绩。

这种官员,往往要么是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贪官,要么是名垂青史的治世之能臣。

而王师中,自然是前者。

所以,如果说胆敢插手私盐的军官只需要加以打击,那么欺上瞒下、损公肥私、胆大包天的胥吏则必须痛下杀手。

孔目一职,身为一州之中屈指可数,且掌握实权的高级吏职,王师中必须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