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三国:炮灰刘封逆袭之路> 第142章 大儒之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2章 大儒之后(1 / 5)

“公子高义……”

“谢公子救我们于水火……”

“大公子如再生父母,受我等一拜!”

“大公子,你可受伤否??”

“大公子,救世父母,汉民恩公啊……”

……

难民们纷纷下拜。

刘封笑了笑,问那老人:“肉汤和米饼够不够吃?”

那说书老人激动道:“够了,够了,被奴役到现在,从来没像今天吃这么饱过。”

刘封很满意的点点头:“那……你们继续。”

老人笑道:“好,好,咱也让公子听听!”

便又重唱刚才的曲子,刚唱了两句,就被刘封打断了:

“老丈,可别吹捧在下了,护国安民是为将者该做的,刘封实在受不起。”

众难民一起道:“大公子受的起,受的起!”

刘封感觉被这么当面吹捧也怪怪的,便说道:“今日我便抚筝一曲,迎接各位乡亲父老归汉,曲名曰……”

他抬头看看头顶的月亮星辰,说道:“汉宫秋月!”

众人一听大公子要献曲,纷纷高声叫好!

然后,一起跪下!

是的,这曲子,得跪着听。

刘封拿来一架古筝,婉转的筝音时如哀奴哭泣,时如怨女低吟,伴着繁星朗月,回荡在空旷的草原中。

百姓这才知道,大公子不仅武功绝顶,琴艺也如此高超。

这首一千多年后才写出乐曲讲述本来的是王昭君的远嫁匈奴求归而不得的故事。

但这些汉民却不知道,只觉得这音乐饱含着共情感,触景生情,都跟着流出泪来。

然而,刘封琴音中,除了对昭君深深的同情,更饱含着刘封对汉成帝拒绝昭君归汉的不满。

而这些难民中,体会最深的便是蔡文姬了,她听着这曲子,遥想这十二年的艰苦岁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