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第二百九十七章 当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七章 当千(1 / 5)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国子监监生们一开始鼎沸的气势被强行降温了两次后,不少人看着远处影影绰绰的军队,畏惧的心理开始占到了上风。

幽微的月光下,冰冷的刀刃与枪锋反射着骇人的寒芒。

让他们再次回忆起了洪武时代被朱元璋支配的恐惧。

像是今晚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在洪武朝的,也就是建文帝登基这几年优待士绅,真是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以至于国子监的各项监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部分严苛规定都形同虚设,以至于把他们养的有点飘了。

如今有些人冷静下来,方才想到,若是没有国师的苦苦阻拦,恐怕他们这些人贸然冲到皇城去,不仅没有叩阙、哭阙的机会,反而会项上人头纷纷落地。

不过仔细想想也知道,国师此举,肯定不是无条件地庇护他们,而是为了变法的顺利进行。

毕竟,这些人,其实都是官员的预备梯队,而又恰恰不是官员,无论是思维还是利益,都可以改造.换句话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其实才是变法施行的主力,也是国师可以争取的重要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姜星火始终不肯动刀兵的原因。

只要下了命令,这些精锐甲士,拿着得到的命令就不会收手的,而一动刀子,舆论、人心,就都废了。

变法本来就难,这些国子监监生也不是不可以争取,只要有一丝转圜的可能,他都不会这么做。

不过这是聪明人的想法,此时大多数人,还是被裹挟着懵懵懂懂,既对前路的甲士感到畏惧,又觉得被轻易劝退有些虎头蛇尾。

不是没人觉得国师会把他们带跑偏,但有一个问题,却是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

那就是,这位国师凭什么觉得他一个人的问题,能难住数以千计的这些大明最高学府的学子们?而且这个问题,绝不能是与今晚的事情毫无相关亦或是无关紧要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