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第四百三十二章 市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三十二章 市场(1 / 13)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的道理,是否可以理解成:不想当宰相的官僚不是好官僚?大明当然没有宰相这个职位了,但相权却从未消失过。

大明行政学校,要通过“三舍法”培养出来的官僚,以后一定是要奔着这个类似的目标去的。

当然了,目标归目标,实际归实际,不管能不能当宰相级别的高官,最起码要有基本的大局观念和标准的行政决策思维。

毕竟有句话说的好,治大国如烹小鲜,不管是管一个县,还是一个府,亦或是一个布政使司乃至一国,虽然辖区越来越大,但行政上的很多道理是不变的,这也是为什么行政学校要教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无论是行政学还是其他,不管在哪个级别的职位上,都能用得到。

“第一个,所谓有限理性决策,便是说我们作为决策者,任何一个人,无论他的阅历多么广博,学识多么深厚,他始终都处于一个‘有限’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哪个决策者是全知全能正是因为不存在全知全能的决策者,所以任何决策的下达,都会或多或少地引起一些不利的后果,没有谁能让决策完全完美,我们这些决策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只能尽量获得一个能让各方面都‘满意’的答案,而非一个‘完美’的答案。”

“那么基于有限理性决策,诸位觉得,蔡京的济养医药政策,问题到底出在哪了?”

高逊志几乎是脱口而出:“蔡京太追求完美了!”

是的,完美。

蔡京又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残疾人,然后还要给贫民普及医疗服务,最后还要给流浪汉下葬。

这种“既要.还要”,明显就是一种不合理的决策表现。

什么都要,最后只会害了你。

原因也很简单,没那能力知道吧?

北宋多少人口?

之前提到过,一个多亿。

放到现代,一亿人口都算是不折不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