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第五百一十六章 细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一十六章 细胞(1 / 12)

“世间万物,上及闪烁星辰,下及瞬乎蜉蝣,皆是物质所生,你们可认?”

这个自然是认得,儒家的很多东西很难用唯心或唯物来单纯界定,但在理气观上,既然是“气本论”,那么其实就是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个物质基础就是不同的气。

“太虚即气。”

对于姜星火的观点,反方辩手们别人还没说话,杨敬诚反倒率先认同了起来。

倒不是他想当叛徒,而是“太虚即气”这个观点,就是关学祖师张载所提出来的重要哲学命题,也是理学理气论的基础之一。

不过就像是朱熹从佛家那里缝了不少东西一样,张载、周敦颐等北宋五子也没少从道家那里缝。

“太虚”一词不是儒家本身的,最早见于道家的《庄子·知北游》里“是以不过平昆仑,不游乎太虚”,当然了,在这句话的语境里,太虚是指极端虚无的处所,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哲学概念。

但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素问·天元纪大论》提出“太虚廖廓,肇基化之,万物资始,五运终天”的太虚化生观点,太虚才成为一个真正的哲学概念,作为一个道教术语,它开始意指的是老子、庄子所言的“道”的物质载体,也就是空寂深远的宇宙的初始状态,即万物得以生成的本原。

嗯,用现代科学的话说,“太虚”就是宇宙大爆炸的那个“奇点”。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本源,才有后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

张载认为太虚是天地的始祖,天地皆从太虚之中来,也就是“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简单来说:

太虚(奇点)→产生气(宇宙物质)

但是跟近代科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不同的是,张载的理论体系里,“太虚”和“气”的关系,是无形和有形的关系,在张载看来,气是有形有象的,太虚则是无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