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第五百一十八章 中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一十八章 中场(1 / 12)

理欲统一!

这四个字如洪钟大吕一般敲击在众人的心坎上。

姜星火理论的完整程度,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从本体论的角度,姜星火的理论,对于整个现实世界的解释,对于之前的历代大儒,尤其是宋儒而言,详实等级无疑是辗轧级别的。

无论是张载的“太虚气本论”还是程颐的“理气二元论”,亦或是朱熹的“天理人欲论”,气本论的世界观框架,对于现实世界的解释,都很难让人完全理解和信服。

气,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没有人观察到?

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就像是一条传了四五代人的破裤子一样,每代人都在缝缝补补,只是争取它不会露馅丢人太难堪,至于想要多美观,那就做不到了。

而现在,这条破裤子彻底被姜星火的名为“细胞”的大剪刀给裁剪烂了。

跟抽象的、无形无质的“气”相比,细胞是能够被普通人在几乎所有生命体上普遍观察到的真实存在,这种真实存在,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同时几乎不会因为观测者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只要观测手段固定,使用标准的显微镜,那么不同的人,就能得到相同的观测结果。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

在传统的各种派别的本体论中,无论是佛家、道家,还是儒家,对于本体论的观测,都是“因人而异”的。

也就是说,不同的人,根据资质/悟性/佛缘等因素的不同,对于各派别的本体论,在观测或者说体悟过程上,得到的结果是不统一的。

这就导致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也有理。

正因如此,三教之间互相争执不休,持续了上千年,对世界的结构和构成,都有自己的一套认识理论,也就是本体论。

但姜星火的“物质一元论”,通过发现微观层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