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鳏夫的文娱> 第一三八章【罪人】(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三八章【罪人】(求订阅)(2 / 3)

人相轻,尤其是在这个时候文学圈还是有隐形的鄙视链存在,先锋文学自认为比现实文学强,现实文学和先锋文学瞧都不瞧通俗文学。

研讨会上各抒己见,一个个都有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还有就是对目前国内创作文学方向的讨论。

可是很显然,对于林有成写的,尤其是像《风声》这样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新颖,还是非常认可的。

林有成听见张开明这话,不禁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千年传下来的技法工艺,就被友国不费力拿走,我们对不起先人,更对不起后人。”

“如果岛国人掌握了我们的生产工艺,那对我们是相当大的损害,我们可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林有成非常清楚,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中ri最友好的时候,一些岛国人打着考察合作的名义,偷走了国内不少传承多年的工艺制作技术,并利用其高科技进行改进,然后抢占国际市场,将国内的产品逼入绝境。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

尤其是像千年传承下来的宣纸,其实在国内随处可见的宣纸其实早就外国人眼中的香饽饽,招来了很多人的觊觎。

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外国人对宣纸可谓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对宣纸的制作过程毫无头绪,便动了歪心思,想要窃取国内的宣纸制作手艺。

早在1877年,自诩日不落的帝国就先行出击,派遣了情报人员远赴泾县来打探消息,但是无功而返。

1883年,岛国人也紧随其后,甚至还写下了偷师学艺的记录——《清国制纸取调巡回日记》,他们对宣纸的来源的渴望已经达到了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状态。

在坚持了百年之后,在二十世纪初期岛国有人在多次往返泾县记录之后终于盗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