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安西兵日记> 第53章抵足长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章抵足长谈(1 / 4)

烦了从没想过自己会被一个比自己小五岁的年轻人劝慰忠君报国,这个年轻人有的方面还略显稚嫩,但其赤胆忠心令人敬佩。

张议潮生于贞元十五年,还不到二十三岁,从出生开始便在吐蕃治下,之所以如此坚定归唐,与他父亲张谦逸有相当的关系。

张谦逸兵法娴熟,能力出众,可沙州沦陷报国无门,只能给吐蕃打工,这令他深以为耻,日夜难安,因屡次为唐人发声,其威望更隆,最后终于引来杀身之祸。

吐蕃依靠大族治沙州,却也时刻担心他们造反,所以采取了一种很阴毒的办法。凡出现威望高又不那么听话的人,便让他去逻些城参拜赞普。

参拜赞普看似光彩,实则却是催命符,沙州至逻些城远隔万里,路途劳顿,水土不服加高原反应就能弄死大多数人,还不死就下毒(沙州陷落时以守将阎朝为首,因其威望太高,吐蕃令其朝拜赞普,后被毒死于路途),张谦逸也扛过了路途劳顿,水土不服和高反,却也一样没抗住毒药,回到沙州时还剩一口气。

临终时大哭:为贼走狗,无颜见祖宗……嘱咐儿子,但有一线之机,必要杀贼归唐,以雪张氏之耻……

说起前事,张议潮数度哽咽,“程兄,先父虽为蕃将,却未曾害过一个唐人性命,便捉住唐人贼寇,亦给予衣食纵其自去,阖州百姓,受恩惠者不可计数,贼人恶毒,害我父性命,此仇不报,何以为人子?我父子皆为蕃将,若不能杀贼归唐,张氏子孙,恐永负骂名矣……”。

国仇家恨,后世子孙的名声,理由很充分。张氏本就是大族,父子两代有威望又都为将领,老张留下许多余荫,张家子弟多在军中,实力已足够。

“贤弟如何谋划?”。

张议潮道:“吾居城中,贼人少备,只需劲卒数十,暴起诛杀贼首,登高一呼之下,必有义士景从,大事可定”。

烦了点点头,直接把几个领头的搞死,沙州吐蕃兵马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