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安西兵日记> 第96章宰相议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章宰相议事(1 / 5)

三省六部,中书省负责制定政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下发给六部施行,三省长官分别是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正一品的顶级大佬,也因权力太大,早已成了荣衔。

大唐实行群相制,官职和宰相称号也几经改动,元和改制后,三省长官与枢密使明文确定不再作为常设官,全部归为荣衔。

三省各副职两名,也就是中书左右侍郎,门下左右侍郎和尚书左右仆射,外加六部尚书和两个枢密副使,这十六个官职中,再加参预政事和参知政事等号的才可称为宰相,凡有军国大事,众相与皇帝一起商量,皇帝若不在,众相在政事堂开会,由皇帝指定的执政拍板做决定。

而今朝堂共有崔群(吏部尚书),杨绛(礼部尚书),田弘正(枢密副使),烦了(中书左侍郎),牛僧孺(尚书右仆射),李德裕(户部尚书),萧俛(门下右侍郎)七位宰相(挂宰相头衔外任的不计),其中老崔病重,处于退休状态,实际干活儿的应该是六个。

老李考虑到烦了不愿按部就班的上朝上班,特意给他安排了个中书左侍郎加参预政事,这个位置可以说是宰相中最清闲的。

可就算这样,表弟登基后他也只去过皇城一次,就是送老李去皇陵,除此之外一直称病在家,封官半个月,别说办公,他连自己办公室在哪都不知道,堪称当朝第一奇葩。

其实也不是他不靠谱,实在是新皇登基又要治丧,没什么大事商量,鸡毛蒜皮的他又不想参与。

还有一个原因,老崔养病,杨绛归于清流,老田代表军方且跟他有交情,剩下的人里牛李都跟他渊源很深,外加个刚提上来的萧俛,就算牛李对皇帝再忠心,他往那一坐外加两个小弟,跟杨绛还关系不错,就剩个萧俛……

也不知道是老李疏忽了还是就这么相信他,无论什么原因,他都觉得不合适。

表弟派宦官来过两次,御医来过三次,一直拖到五月初六,不去不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