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第一贡生> 第四百二十二章 伤敌八十自损一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二章 伤敌八十自损一万(2 / 8)

下将士也说得很清楚,鞑靼人不是不敢战,而是找不到机会,或者说他们在等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回来,因为鞑靼人觉得他们目前的两三万人马,还不足以将大明一方彻底给剿灭,而且就算是能剿灭,鞑靼本部察哈尔部的损失也会是天文数字。

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甚至是伤敌八十,自损一万。

草原上毕竟不止察哈尔部一个部族,如果他们跟大明军队决战,而令部族继续承担过重的损失,那察哈尔部在草原上的统治地位就要受到挑战,很可能下一步在草原称霸的人就不是他达延汗,而是火筛,甚至是亦不剌这群野心家。

能打,也能把大明一方全灭,只是己方的损失会太大,没人能接受。

然后就形成这么诡异的局面了。

“金子,有金子。”

每当大明士兵发现了贵重的财货,都会兴奋大喊,有点草原腹地满地捡财宝一样,既是在显摆给同族人看,其实也是在宣泄内心的豪情,同时也是鼓舞士气,告诉战友们,我已经找到值钱的,你们也要努力了。

王守仁并没有刻意去规范士兵对于财货的找寻,照理说找到的所有财货,应该是全数合在一起带回去平分,或者是听朝廷的调用。

如此也能杜绝士兵为了抢夺财货而出现内部的纷争。

但实际战场上,当士兵们搏命完成了大捷之后,去规范财货的分配,对于主帅来说其实是不智的。

最公平的方法,并不是平分,而是谁得到归谁的,这也是大明开国以来制定“首功”为主要计算功劳方式的原因,不看人是谁杀的,就看脑袋被谁割下来带走,脑袋在谁那,功劳就是谁的。

看似不能保证绝对公平的原则,却是最公平和最容易被将士接受的。

战场上无法讲求绝对的公平。

……

……

大明将士一整天的时间,都在收拾战场的残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