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唐双龙传> 第三章 友敌难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友敌难分(1 / 9)

"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垒。"

经过三天行军,杨公卿和寇仲的五千先头部队终抵达慈涧。慈涧守将右游击大将军郭善才大喜出迎。

经商议后,决定靠城立寨,以加强慈涧的防守力,因背靠坚城,有险可恃,故采立攻击性的"偃月营",指挥部所在的中军居中,兵力二千人,然后再分左右两翼,各千五人,面向平原。又在偃月营阵前挖壕,深丈五,口宽二丈,底宽丈二,由于口大底小,敌方兵马掉进去会遭到更大的伤害。

唐军此时尚未开始攻城,只在离城两里远处的丘陵高地设立木寨,大兴土木,为李世民大军作好攻城前的准备工夫,估计其兵力在一万至一万五千人间。

杨公卿、寇仲率亲兵赴前线察敌,在离敌营半里许处一座小丘顶上遥观敌寨的情况。

日落西山,天地一片苍茫。

杨公卿叹道:"只看敌方营寨的布置,便知罗士信、秦叔宝和程知节是精于兵法的将才,只可惜投诚李世民,否则若能为我所用,可大增胜算。"

寇仲点头同意,立营之要,是为达到"自固"和"扼敌"两大军事目标。不但是宿营地和指挥部,保障安全的庇护所,储备粮草和器械的供应站,更是扼据战略要点,阻止敌人进犯的军事要塞。

对方能踞高地,择要隘,于此慈涧、新安两城问的四通之地立营建寨,既对慈涧构成威胁,又令他们无法进逼新安,收复失地,正深合"下营之法,择地为先"的要旨。

在杨公卿另一边他的头号心腹年青大将麻常道:"他们立的是方营阵,看其布局,该可抵受任何一个方向的攻击,本身且能互相支援,达到营中有营、队中有队的要旨。

若我们向他们发动攻击,会正中其下怀,无任欢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