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海寇> 第一百一十三章 渔农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三章 渔农税(2 / 6)

上了农作物。

刚开垦出来的土地,属于生田,土地肥力很差,农作物产量很低,这让于孝天有点头疼,但是这件事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因为他们生活在海上,周边许多荒岛上鸟类都十分繁多,许多荒岛上长年累月下来,积存下了非常多的鸟粪资源,而鸟粪之中本身就富含氮磷钾肥,是一种极好的纯天然的肥料。

于是于孝天便组织人力船只,到这些富含鸟粪资源的岛屿上开采鸟粪,拉回到南日岛,将其施入到耕田之中,提高土质的肥力。

另外南日岛在他主持之后,岛上人员聚集生活的区域,卫生条件得到了很严格的控制,所有人员聚居之地,全部建立起了大量的旱厕,人排泄出的粪便,无疑也成为了岛上农民们的抢手货。

腐熟的人粪便成为他们争抢的对象,甚至岛上有些地方出现过农民为了抢夺某些茅厕的粪便,还发生过械斗的情况。

总之到了天启四年秋季的时候,南日岛的农业发展已经相当好了,当年所产出的粮食作物,虽然还没有完全可以满足南日岛所有人一年的需求,但是也起码满足了他们七成左右的粮食需求,使得他们减少了大量采购粮食的支出。

而于孝天在南日岛上实行的土地税是十抽三,凡是在南日岛耕作农田的,要在收获之后,给海狼缴纳三成的田税。

这个税率放在后世的话大概不算少,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并不算高,因为别看陆上明朝官府收取的田赋表面上也不算高,可是经过各级官吏们的层层盘剥下来,农民的负担却非常重。

明朝官员薪水低,就要想办法找到解决的办法,于是无德官吏们便想出了比如火耗踢斛淋尖等种种方法来从老百姓手中盘剥,使得老百姓的负担非常之重。

更重要的是各地官府还会常常因为各种事情,对老百姓征发徭役,老百姓还要出徭役,这么下来,老百姓们更是苦不堪言,到了明末的时候,大明的土地兼并也达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