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675章 斯文扫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5章 斯文扫地(1 / 8)

马国玺沉默,老实说,他也摸不清楚王斗到底要搞什么,而如李邦华说的,未来宣府镇,安北都护府冗官冗吏也确实是真的。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是马国玺赞同的,但眼下局势,明显向冗政方面发展。

国朝初期,一府县之地,几个官员加一些小吏,就可以治理一片庞大的地方,然到了现在,全国的官吏数量,何止是国初的十倍?每年收来钱粮,光养官养吏,就是个沉重的负担。

现观王斗行事,对吏员还进行了更加的细化。

以保安州来说,往日不过吏目一员,司吏六员,典吏六员,承发一员,然后余者儒学、阴阳司、医学司、僧道司、永兴仓、备荒仓等各吏员一、二名。

但到现在,吃俸禄人数,怕已经猛增多少倍,马国玺不明白,王斗以后如何来养活这些吏员。

至于李邦华担心的此辈奸邪,马国玺倒不以为然,吏胥之所以大害,是因为他们长据地方,而且没有升迁的希望。

很多人干一辈子,还是个不入流的小吏,连品级都没有,所以他们对钱财更为酷好。加上盘据地方,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一代,成为根深蒂固的豪强势力,才能愚弄官员,操持地方。

其实这点好解决,如官员那样异地而职便可,观王斗也是这样做的,每次招了吏员,总不在本堡本城任职,而是调到外地。虽不如官员那样需回避一省或是数省,甚至南北对调,但已然足矣。

而且这些吏员还有升迁的希望,一级一级往上爬,从科级一直到部级,足以让这些小吏们奋斗了。

吏员最高不是从九品,若官员一样,有自己奋斗的方向,马国玺认为这是王斗的神来之笔。

他不愿全盘否定,最终还是说道:“永宁侯也非全然步入歧途。吾观永宁侯之意。显有不拘一格之心,扩大人才方面录用,甚至更看重明法、明算、明书诸科专人,此为地方通用实用之材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