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序言(2 / 3)

永远沉默的尸体而言,其实最大的尊重与善意,莫过于找出他们注定无法亲口控诉的真相!唯有如此,才能告慰死者、安抚生者,更能让施暴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而这一切,都极大地依赖于法医们的工作,依赖他们刀锋所到之处探寻到的每一处骨间的缝隙和每一片毫不起眼的皮屑。

这不仅需要法医积年累月的专业知识储备,需要他们对自己职业所深怀的责任感,更需要在霹雳手段之下的菩萨心肠。

抱歉以上写得过于感性……不过假如你是个理性派的话,那么——恭喜你,你赚到了!

事实上这本书虽然用案件为线索串成了小说,但在案子背后将法医工作的每一步,每一个细节都写得完整而深入。你不仅看了一本精彩的刑侦小说,还看了一部法医科普!

而且,全是干货!

这些干货有两种:一种是具体而细致的法医学知识,这对于外行来说绝对是眼界大开、叹为观止;另一种则是缜密而严谨的逻辑思路——说起来似乎有些抽象,但其中诸多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过程,妙不可言,非同道中人不能领会其“爽”!

说实话,作为同样在业余时间进行科普写作的人,我最佩服的,就是秦老师的分寸感。这个分寸感也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在准确严谨的专业知识与引人入胜的传播技巧之间把握的分寸感,这是每一个专业领域的科普人所共同面临的难题。毫无疑问,秦明老师在写作经历中,已经渐入臻境。

第二层,恐怕是只有某些特殊行业才存在了。比如说,怎样才能既让读者恍然大悟、所读不虚,又不至于让一些犯罪分子摸清楚法医套路,从而积累出“反刑侦”“反法医”的经验呢?其实在这一层分寸的把握中,最关键的,恐怕还不是书出版之后,到底有没有人真的因为看书而脱罪(虽说知识就是力量……),而是作者在成书之前、落笔之时的种种顾虑要如何斟酌。不过从秦老师对法医知识侃侃而谈、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