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混在明朝做女婿> 第236章 痴男怨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6章 痴男怨女(1 / 6)

元至正14年的春天,也就是陈浩进行土地改革的第三个年头,元宝山一带又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商业改革。

所谓的商业改革,就是鼓励山民的手工业,小本生意还有各种运输和实体经济。

元宝山一带共下辖七八个县,六十多个村庄,里正六十多个,地保三十多个,知县七个。知府两个。

张士诚把淮中和淮北一带抢夺的土地全都交给干弟弟管理,而且不闻不问。

你咋着管,那是你的事儿,我懒得操心,老子要的就是钱跟粮食。

特别是跟刘福通切断关系以后,陈浩每年为张士诚准备几百万担粮食,白银三十万两,牲口跟家禽不计其数。

再加上江浙一带的收入,张士诚简直富可敌国。

再后来江南一带三足鼎立,陈友谅兵最多,张士诚最富,朱重八啥都没有,前面两个全都沾了陈浩的光。

不但如此,陈浩还要求各地的百姓种植蔬菜,果树来增加收入,几十万山民安居乐业,生活无忧。

可即便这样,仍旧无法阻止人口的流失。

四周战火连连,义军群雄并起,好多男丁都参军走了。

张士诚也是个残酷的领导,要求陈浩每个村每年上缴二十个壮丁参军,青少年只要超过十六岁的,除了残疾人,差不多全被征走了。

男人们离开,大多回不来,不是战死,就是被沉重的徭役折磨死,客死异乡。

回来的,全都是侥幸重伤,缺胳膊掉腿不能自理的残疾人。

那个年代,能活着就是好事,丈夫残废了女人也不嫌弃,还乐呵呵一起过日子。

回不来的男人,家里的媳妇就成为了留守女人。只能独守空房,种地织布,还要孝顺公婆。

有的实在熬不住,就到有钱的人家做丫鬟,或者小妾。

男女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人口的发展,让陈浩非常纠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