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明末传奇>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好的苗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好的苗头(2 / 5)

少得可怜。

湖广、河南方面的军队,遭遇沉重打击,尚未恢复,就算是参与到战斗之中,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山西、陕西和山东方面的军队,固守要害之地,不能够轻易的撤离,否则山西、陕西和山东,都会成为空虚之地,流寇趁机进入这些地方,再要剿灭,难度就很大了。

唯一可用的是川军,但人数有限,总兵力还不到万人。

朝廷剿灭流寇的做法,就是大会战,调动各方面的军队,这好比是猫捉老鼠的游戏,大军跟在流寇的屁股后面拼命的追,可惜的是各路大军受到粮草供给的限制,不可能长时间的追击,导致流寇每次遭遇到包围,总是能够利用快速移动分散逃跑的方式,保全自身。

这是战略方面安排的漏洞。

最麻烦的还不是战略上面的漏洞,那都是可以补救的,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军队自身。

参与剿灭流寇的各路总兵心思不一样,有的想着保存实力,有的观望其他的大军如何的战斗厮杀,甚至还有杀良冒功的情形,唯独在厮杀的时候,不会拼尽全力。

军队有战斗力的核心,来自于军纪,来自于军纪对军士的强烈约束,郑勋睿最操心的就是军队的军纪,现实的情况是,朝廷调遣的几路大军,军纪甚至比流寇还要败坏,河南以及山西等地的老百姓,情愿见到流寇,不愿意见到官军。

依靠这样的军队来剿灭流寇,最终的结果,就是流寇越剿越多,延绵不息。

郑勋睿以前没有关心这个问题,但被敕封为兵部左侍郎,负责全面剿灭流寇之后,他不得不关注这个最为严重的问题了,郑家军斥候侦查到的情报之中,甚至有大军屠杀整个村庄百姓的事情发生,这也是郑勋睿当初不让太多的大军进入到河南的缘故。

恐怕这里面的问题,朝廷不会清楚,包括皇上和朝廷里面的大人,只是奇怪流寇为什么总是不能够被剿灭,而且每次遭遇到沉重打击之后,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