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皇宋锦绣> 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炉(2 / 5)

庭都用,可是在靠近煤田的地方,使用率相当的高。

陶瓷也是用煤的大户,相对于制作困难,价格昂贵的木炭来说,直接开采出来,就可以使用的煤,廉价了不少。

大火猛煅,这也是古代化学重要方法,在古代化学之中,几乎一半的配方,都会用到火焰,在没有化学基础的时代,高中起点的化学已经是古代化学的极限了,只有高温,高亮,燃烧,剧烈的反应,并且生成沉淀或者色彩的变化,这样才能够证明化学反应的出现。

像是分子化学和离子化学,只是在液体之中转换和发生反应,这种化学,在没有分子和离子显微镜,根本没办法操控他的过程,更别说,大部分的离子反应都是可逆,这中间蕴含的知识,就算是后世,还没有完全的掌握,更别说这个时代了。

抛开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温度开始升高了,水泥窑开始成功的封闭了,陶匠们也算是是有经验,在这里,帮了赵信不少,最少说温度管理和封闭,是赵信做不到的。

如果没有他们,要尝试的话,就只能够大火煅烧,填入不同的燃料,然后在数十种,甚至上百次的实验之中,得到成品。

有了专业人员的帮助,从水泥窑到封装和燃烧的方法,赵信只要告诉他们,比一般的陶瓷,要低一点点的温度就可以了,这些模糊的,可能有50-100度的温度差别,对于专业一点陶匠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实际上,这两个陶匠,也是从小就从学徒开始,学徒做的最多的,也是练的最多的,就是火候控制和粗胚制造。

后者是体力活,制造出陶瓷的粗胚之后,才会由真正的大匠进行工艺控制,进行釉面处理,前者却是最耗费时间的,也是最困难的,守在窑的附近,保持着一定的温度,以保证瓷器或者陶器的成功产生,这需要的时间相对比较漫长,大匠们只要偶尔过来监控一下就好了。

温度足够了,整个煅烧的过程,需要一点点的时间,赵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