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皇宋锦绣> 第三百零八章 炼钢和淬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八章 炼钢和淬火(2 / 5)

超过0.6%的,就是高碳钢,跟生铁相比,有差不多0.6%左右的余量,就算有误差,也可以保证在八成九成以上,这样可以保证效率。

10次成功9次,这样下来,就可以把钢的价格,降低到跟铁差不多,或者稍稍高一点的程度,这就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这个比例,是高碳钢,是硬度最大的钢,柔韧度差一点,可是用来制作铠甲,兵器,是出色的选择,历史上的不少名剑,就是使用的这样的材料。

相对于全程没有参与水泥实验,关于钢铁打造的实验,赵信全程参与了,因为其中的一些关键的点,步骤还有比例之类,也必须他来把握,甚至说一次性也未必能够成功,必须要多次实验。

这里就展现出最终的目标,还有记录方面的好处了,古代中国虽然创造了辉煌的科技文明,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四大发明,对于中国和世界科技,有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是一点,没有形成完整而有序的体系,没有一个培养和学习技能书,往往经过战乱之后,某些技术一失传,就消失了。

当然了,这也跟整个中国并不是特别重视,有很大的关系,中国重视的是儒学,连更加生僻难懂的医学,都也因为跟儒学沾边,而拥有了完整的体系和培养的方法,可偏偏工学没有,这或许是跟百家争鸣有关。

除了已经并入到儒学和朝堂之中的兵学,法学,有一定的发展之外,诸子百家之中的其他行业,都是被压制的,特别从北宋开始,儒学发展上升到了一个巅峰,工匠就被压制的更加厉害,有些发明,也是没有什么重要意义。

薛玉抵达的时候,赵信的这个实验,正好进行到了比较关键的程度。

赵信根据不同的比例,测算,然后对于失败的产品进行扫描,通过卡牌系统,大体上分析出了一部分的数据,然后根据成功的和失败计算,最终测算出了不同色泽,性能生铁的一个大体上面的含碳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