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06章(1 / 7)

第2406章

他顿时就怔了一下,随即诧异地问我道:“为什么?”

我说道:“历史上对袁崇焕的评价各有千秋,褒贬不一,但是我认为他的死是一个悲剧,悲剧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但是,像袁崇焕这样的旷世悲剧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袁崇焕被崇祯帝磔杀这一年他四十七岁,正当盛年的时候,这样为国为民、朝气蓬勃、舍生忘死、仁智勇廉的人,死于敌人之手尚且可惜,何况是被自己人杀害?

岳飞被杀,罪名是三个字:莫须有。袁崇焕被杀,罪名却是: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其实他的这些罪名同岳飞一样,也是:莫须有!

袁崇焕是大明皇朝的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连续取得宁远、宁锦、保卫北京的三次大捷,竟然遭到最残酷的千刀万剐的刑罚,明朝的‘八议’政策,即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宾可以减免刑罚,这些对他也没有用。崇祯帝置一切于不顾,用最残酷的磔刑杀害了袁崇焕。

此外,袁崇焕为保卫北京而死,为保卫国家、民族、社稷的利益而死,但是他死的时候得不到北京老百姓的理解和同情。

他死的时候,被暴君崇祯帝误导的京师老百姓不认为他是忠臣,却认为他同敌卖国。为了保卫北京,他的甲胄中箭像刺猬皮一样,到头来却被自己效忠的暴君杀死,而且得不到京师老百姓的理解。

还有就是,袁崇焕做蓟辽督师,每年经手的粮料、白银数以百万计,但他分文不贪。父死奔丧,回家路上没有盘缠,靠同僚、朋友凑钱给他回家为父亲发丧。

他之前在福建邵武县做知县时,也是一文不贪。查继佐的《罪惟录》这样记述袁崇焕:此臣做县官,不如一钱。就是不贪污一文钱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