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66章(1 / 7)

第2466章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今的官员每个月的工资也就那么几千块钱,如果吃住行不是公款报销的话,养一个孩子都会很困难。如果大家都两袖清风什么的,这官当着还有什么劲啊?即使是要体现个人的价值,那首先也得让自己的生存得以保障之后吧?

历史上有一个清官叫海瑞,很多人都知道他。据说他的家境贫寒到连吃饭都吃不起了,也曾经有他的同僚想要去资助他但是却被他拒绝,后来,他的女儿竟然活生生地给饿死了。在我看来,像这样的官员其实也是一种悲剧,根本不可取。一个人连养活家人的能力都没有,其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后人阅读历史的视觉往往很狭隘,人们大多只记得他的“清”,但是却偏偏忽略了他的“无能”。其实历史上的海瑞就是一个办事糊涂的官员。

比如,在断案技巧上,海瑞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明察秋毫,料事如神。对于那些疑案,他并没有完全慎重调查,而是“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从封建道德观来看,它符合封建礼法要求。然而,从现代法的精神来看,无论屈谁都是不公平的。海瑞与封建社会的另一个清官形象——包拯的差别十分明显。一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一个是调动各种刑侦手段一查到底。在执法的严肃性上,海瑞远不如包拯,这也与二人的处世原则有关。

所以,即使是到了现代社会,我依然不认为官员的“清”才是第一位的,我认为官员的“能”更重要,因为有能力的官员可以改变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当然,“清”与“能”不是完全对立的,最好是能够把二者统一起来。

总之,我对邹厅长的请求还是很理解的,任何一个官员能够平安着陆,这是一个人的福气。这个世界本来就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